Skip to content

制定优选三件事-舒适区边缘匹配法

首页从右往左←滑动可以提前设置明天的优选三件事 top31.png

理解优选三件事

优选三件事是为完成某个目标而制定的步骤,目标可以是帮助自己或他们解决一个问题,也可以是做出一个有价值的作品,还可以是去说,去写,去分享视频。

知道优选三件事是目标的步骤之后,那么第一步就是要现有目标,以我要输出这篇文档为例,目标名称定位「OKR目标教程:如何制定优选三件事?」,优选三件事算其中的一个步骤,按照基本格目标+步骤,就可以写为:

  • 「OKR目标教程:如何制定优选三件事?」- 写50个字

写50个字,不是很具体,但是结合自己写作逻辑,打开某云笔记就知道接下来写什么了,认真写至少50个字就好了,但不设上限。

反例1:目标模糊不清

  • 认真完成OKR目标教程
  • 认真工作

反例2:没有具体步骤

  • 完成3套试卷

舒适区边缘匹配法

《心流》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模型(如下图):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,说明应该提高难度;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,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,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,沉浸其中。

心流

《认知觉醒》一书中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给出一个模型(如下图),自己感觉容易的区域为舒适区,感觉困难的区域为困难区,两者之间为舒适区,我们都应该在自己舒适区边缘努力。

心流

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:无论个体还是群体,其能力都以“舒适区—拉伸区—困难区”的形式分布,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,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,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,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。

综上所述,目标在自己的认知体系对应的舒适区边缘即为应该定的步骤,这样每日优选三件事的可以写出来了。

例如,「OKR目标教程:如何制定优选三件事?」目标中,我第一天的步骤可以定义为,完成文章的框架。

  • 「OKR目标教程:如何制定优选三件事?」- 完成文章的框架。

不能写成:一口气完成,在困难区,很难完成,容易逃避

  • 「OKR目标教程:如何制定优选三件事?」- 完成文章。

反例:步骤模糊,没有针对舒适区边缘,导致大部分时间处在舒适区

  • 「完成3套试卷」- 数学2套,英语1套

建议:加入舒适区边缘匹配

  • 「完成3套试卷」- 找到两个薄弱知识点

有作品意识才有未来

OKR目标APP,是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,通过记录→反思→感悟,最终完成自己的目标,OKR目标APP推崇的是步骤即目标,过程即结果的理念。

我们每一个目标都是一个作品,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作品,记住:有作品意识才有未来。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,获取反馈。无反馈,不学习,无作品,不学习。

鸣谢

本文观点参考《认知觉醒》